基于模型数字化研发
多专业协同设计
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,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,构建支持新型产业生态和新型制造模式的创新协同研制平台体系,成为支撑企业安全绿色、降本增效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。
通过高度及时性和在线性的协同设计,使各个设计员能够基于同一上下文进行产品设计,利于在早期发现各专业之间的冲突,还可实现跨区域的产品协同设计;同时通过细颗粒度的协同研发流程来缩短整个研发周期,实现设计多专业协同,实现设计数据的平台审签、变更控制,实现供应商及其数据管理。
业务挑战
设计线下协同,干涉多,任务管控困难
设计数据管理以线下审批和电子数据存储结合,数据控制困难,容易造成错误
无统一平台管理,各专业和各任务之间数据交互困难,造成重复工作情况严重,容易产生错误
产品设计变更线下审签控制,变更流程时间较长
问题管理没有记录,造成经验无法总结实施
解决方案
针对业务痛点,构建协同设计平台,实现:
建设线上协同设计平台,应对增长较快的业务情况
加强产品数据管理能力,实现企业数字化管理转型
提升数字化流程管理,减少流程时间,减少研发时间
控制项目变更,提早发现问题,降低项目交付成本
项目问题经验,避免重复错误,提升项目交付质量
平台核心能力包括:
1)协同设计全专业业务流程框架及体系规范
基于产品全三维设计研制体系,结合产品的特点,定制出一套适合企业产品的业务流程框架,支持用户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进行产品设计。
2)实时在线技术架构下的协同设计
通过CATIA进行DMU样机设计和信息定义,结合3DE协同设计管理的能力,实现多专业基于同一结构树下的协同关联设计(顶层结构搭建、总体布置、结构设计、电气设计、管路设计、零部件管理)。同时通过定制化,实现专业内以及专业间的数字样机审查。
3)基于模型的技术状态管理
利用3DE平台实现DMU样机的技术状态管控,包括模型审签、模型基线管理、模型变更管理等。
4)建立企业知识库
通过对企业的标准件库、材料库、知识工程模板库进行梳理和定义,实现资源库的同一管理,帮助用户实现企业级的知识库,提高企业的规范性。
5)外部交互与供应商协作
包括供应商数据发放、供应商数据接入、外部技术协调单。
价值收益
总体、结构、系统等多专业基于同一平台开展设计,各专业间/内数据从方案设计阶段到详细设计阶段无缝衔接;
设计数据可以以文件夹的形式组织;资源库在平台统一存储,设计师基于同一入口调用;
从问题出发进行变更评估、策划、执行、落实,清楚地向所有受影响的组织传达和分配变更决策,高效执行;
基于系统进行供应商数据协同的审批和归档,所有操作和单据都可以在系统中进行追溯,提升管理便捷性;
基于统一的平台架构和模型体系,实现数据连续和高效协同;
实现同一环境下MBD、知识工程、库定义等方法工具的统一定义,全局可用;
改变线下传递、收集、审查数据的形式,随时随地基于平台的可视化审查、协作、反馈、处理以及追溯,提升设计质量;
个性化工作仪表盘,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工作场景的快捷操作,专注,简洁,高效;
可以自由定义需求、产品设计、问题、变更、项目、库等模块的应用,灵活方便。